中国冶金报 | 金融衍生品赋能实体产业让期货和现货“1+1>2

分享

2024-07-24





日前,建发钢铁集团黑色产业研究院院长崔勤在2024船企—钢企合作协调对接会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船舶行业金融衍生品运用及案例,并探讨了金融衍生品在实体产业中展开的革命性应用。中国冶金报对此进行采访报道,以为下报道全文。




“在当前的行业格局下,市场竞争不单单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整合、产业链金融化的竞争。如何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来优化产业链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是每家企业都要思考并寻求解答的问题。”日前,建发钢铁集团黑色产业研究院院长崔勤在船企—钢企合作协调对接会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船舶行业金融衍生品运用及案例,并探讨了金融衍生品在实体产业中展开的革命性应用。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紧张局势、地缘政治及各国债务问题等因素使市场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面临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等多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重塑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强化产业链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崔勤说道,“像钢铁、船舶行业这样的一体化生产行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高,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尤其需要金融衍生品工具辅助进行风险管理。”


可以看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已经成功有效地帮助产业链企业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维护企业稳健经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民俊在2024年船企—钢企合作协调对接会中提到,2021年,船舶行业刚刚走出10年下降周期,开始新一轮复苏,但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钢铁及造船等上下游行业的平稳运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为保障两大行业产业链安全稳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下称中国船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并反复讨论沟通,提出了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和引入金融期货工具等方式,控制风险,平抑价格宽幅波动。在随后的3年内,中国船协、钢协与上期所共同组织了多场船舶板材期货培训班,使船舶企业逐步了解和运用期货工具,提升了船舶企业应用衍生品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的能力。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骨干船企与钢铁企业联合开展了板材期货套期保值的业务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金融衍生品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格对冲工具,还是赋能产业的重要手段。钢铁、船舶等行业可以通过商品期货、场外期权、场外掉期等多种衍生品工具来对冲现货价格风险,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工具,企业可以有效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在部分企业短时间内缺少期货专业团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贸易商、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等更灵活、高效地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


崔勤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船板远期预售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管理。例如,在以固定价格或基差预售船板远期现货的过程中,通过买入对应钢材期货进行对冲,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有效减少资金利息支出。此外,她还介绍了在基差贸易和含权贸易中的具体操作策略及其带来的增值效果。

其中,基差贸易是指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时候,通过期货保值锁定期货、现货之间的价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将商品的绝对价格风险转化为基差风险,以此来降低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使贸易商根据基差进行贸易定价,通过基差的变化来获得贸易收益;含权贸易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个性化定制期权工具,满足客户更精细的价格管理需求,从而增强客户黏性,体现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宗旨


“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发的本质是通过交换去寻找到当下满足企业需求的解决办法,没有满分的产品,而是要通过定制完成方案的匹配。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定位永远是在服务实体现货的基础上增厚或优化现货,跑赢市场相对效率而不是绝对价格。”崔勤强调。她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进一步分析了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几种常用策略。

其一,通过固定价格预售远期钢材。例如某终端客户计划在3个月后购入钢管,为了避免价格上涨、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资金利息,该企业从贸易商手中以固定价格买入交货月份的钢管,从而锁定了采购成本,降低了资金利息支出。

其二,通过固定基差预售远期钢材。例如某轧钢厂计划在 3个月后购入钢坯,因担心后期钢坯价格上涨,该厂以固定基差的价格从贸易商手中买入 3个月后交货的钢坯,并在交货前进行盘面点价,避免了价格上涨的风险。

崔勤介绍,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领域,也可以通过终端锁价模式为远期用钢需求提供当期定价、远期交货的采购方案,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以较低的成本,锁定其指定品种、数量、规格和价格的远期现货。

例如某工程客户计划购入近万吨钢材,希望按锁定价格分5年交货。该客户最终按照合同执行当日价格锁价加结算基价,规格价按市场价浮动加价,合同执行后,按锁定价格交货,成功对采购成本进行了价格管理。

其三,可以使用反套预售策略。企业在进行船板远期预售时,通过对基差的充分了解与研究,合理运用卷螺差、月差、期权等工具,确保在远期报价中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并与客户沟通,延后交货或用后期订单滚动等方式灵活应对。


接着,崔勤从点、线、面3个步骤讲述了其对于金融衍生品工具应如何延申产业服务的建议。

一是建立点的关系,提供基差服务,通过将商品的价格流与物流分离,使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从传统的对立博弈转变为合作共赢。

二是建立线的关系,持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有效率的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拓展未来场景下的服务能力,与客户线状的生产经营形成对接。

三是建立面的关系,在服务公司与客户时应深入到对方的生态体系当中,服务到对方的客户或一同服务第三方,实现场景变现。


“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把握客户痛点,提供低价、多样和便捷的物流服务,真正做到深入产业、服务产业,为客户增值。”崔勤建议道。

崔勤坦言,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最大的难点是对金融衍生品工具不了解,企业内缺少专业的人才,风险控制也跟不上。

最后,崔勤还展望了金融衍生品工具赋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之路,道阻且长。行而不辍,行则将至。建发钢铁集团将搭建金融衍生品赋能产业体系,发挥产业优势,完善研究体系,探索金融衍生品赋能产业的新模式,让期货和现货发挥‘1+1>2’的效果。”她表示。


转自 《中国冶金报》记者 何惠平 李江梅